摘要: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海城经济开发区的海城三鱼泵业有限公司数字化生产车间,只见一条条生产线正高速运转,在工人的操作下,机械手臂、翻转机等设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产品的装配和翻转,一台台水泵陆续下线。三鱼泵业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抢抓工业“四项改造”机遇,投入3000万元进行数字化改造,以机器人、数字化设备及设备远程监控等云服务器为依托,全面引进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将车间的自动化产线再度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海城经济开发区的海城三鱼泵业有限公司数字化生产车间,只见一条条生产线正高速运转,在工人的操作下,机械手臂、翻转机等设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产品的装配和翻转,一台台水泵陆续下线。三鱼泵业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抢抓工业“四项改造”机遇,投入3000万元进行数字化改造,以机器人、数字化设备及设备远程监控等云服务器为依托,全面引进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将车间的自动化产线再度升级。
工业兴则城市兴。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抓好工业“四改”至关重要。今年,我市坚持把工业“四改”作为工业经济稳增长的着力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点和工业绿色发展的关键点,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一幅幅工业企业干劲冲天的生动场面汇成了全面振兴的壮阔画卷。
工业“四改”即技术升级改造、数字化改造、节能改造和环保改造。今年6月,荣信汇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6亿元的能源装备生产及研发中心项目投入生产。通过技术升级改造新建成的研发中心为企业大容量电能变换高端装备系列产品提供了试验测试能力,使得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得到显著提升。我市通过推动工业企业全面实施技术升级改造,传统支柱产业提档升级效果显著,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新产品贡献率等方面大幅提升。一年来,全市已竣工技术改造项目43个,总投资25.6亿元,新增年产值预计39亿元,新增产品40余种,生产效率平均提升15%,企业年增利润约6亿元。
海城利尔麦格西塔材料有限公司大力进行数字化改造,新建年产25万吨环保镁质不烧耐火制品智能化生产线项目,实现了耐火材料全线自动化生产,向着国家级“绿色工厂”和“智能工厂”又迈进了一步。数字化改造是通过开展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业务系统云化等改造,实现数字化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等关键环节的深度应用,赋能企业“智脑”升级。一年来,全市已竣工数字化改造项目17个,总投资12.2亿元,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提高6%到50%、资源利用率提高5%到30%,建成1个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20个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8户企业成为辽宁省工业互联网及智能制造服务商,构建了“生产精益化+设备自动化+管理信息化+人员高效化”的新型智能化工厂模式。
节能改造破局能耗困境,环保改造守护绿水青山。我市通过支持冶金、石化、电力等高耗能企业实施节能改造,巩固了工业节能减碳成果,为实施低碳工艺革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和经验。今年现已竣工的节能改造项目共9个,总投资25.7亿元,节能量13.13万吨标准煤。通过全面展开冶金行业节能降碳和超低排放改造、全面推进菱镁行业企业综合整治,污染治理成效显著、环境效益大幅提升。今年现已竣工的环保改造项目共18个,总投资18.66亿元,累计实现削减颗粒物690吨、二氧化硫1420吨、氮氧化物3860吨、挥发性有机物(VOC)840吨、化学需氧量3500吨、氨氮35吨。
工业“四改”遍地开花离不开高规格统领、高起点谋划、高效率推动、高质量落实。市政府成立工业“四改”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市工信局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工业“四改”项目推进工作。市工信局创新开展了“12345”协调推进机制,一张清单精细管理、两图节点紧抓不放、三部门分工协作、四季度指标考核、五个手续跟踪服务,专业化推进工业“四改”项目。
我市还用一系列支持工业“四改”政策措施作为支撑,持续调动企业实施改造升级动力。积极组织企业申报“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工业“四改”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帮助改造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全力服务企业办理手续,保障工业“四改”项目顺利进行。
通过工业“四改”,我市的冶金、菱镁、化工、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潜力释放、质量提升,企业投资意愿和投资规模超出预期,有力地发挥了工业固投增长、企业转型发展、经济稳中向好的保障作用。今年1至7月,全市已累计完成工业“四改”投资63.9亿元,完成全年目标进度75%,竣工工业“四改”项目300余个,总投资超过105亿元,初步实现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加快了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原标题:《“四改”持续赋能 工业如虎添翼 奋力冲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系列报道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