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同一天,贵阳宣布,2023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7月8号到9号举办,该论坛是我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已成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同一天,贵阳宣布,2023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7月8号到9号举办,该论坛是我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已成功举办了11届。
保护绿水青山,贵州蹄疾步稳。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名片”,贵州步履铿锵。
6月2日,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22年《贵州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22年,贵州省优良生态环境优势不断巩固提升、稳居全国前列。
据贵州省林业厅的最新数据,贵州森林覆盖率达到62.81%,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在全国都领先,每年为长江、珠江输送优质水源1000多亿立方米。
贵州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生动地演绎着“绿能生金”的故事。全省绿色经济占比5年来提高6.3个百分点,沉睡的生态资源,有了别样的价值。
制度推陈出新 守护绿水青山
贵州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多项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30项改革成果列入国家推广清单。
这是一场久久为功的攻坚行动,贵州屡开先河。贵州率先在全国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率先在全国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率先在西部地区建立跨省域横向生态补偿等制度改革,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率先出台生态文明促进条例,设立生态法庭;率先将河长制纳入水资源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
在环境司法方面,贵州屡出新招守护绿水青山。
为保护红枫湖水质,2007年全国首家环保法庭——清镇市人民法院环保法庭应运而生。十多年来,清镇市人民法院环保法庭大胆创新,从全国首家环保法庭到勠力同心谱写环境公益诉讼的开山之作,以及引入第三方监督,建立多方联动机制,逐渐成为我国创新环境司法的一面旗帜,不断产生辐射带动作用。
2022年11月16日,余庆县乌江流域环境保护法庭在乌江上对谭某等人非法捕捞野生鱼一案进行巡回审理。为了修复被破坏的乌江生态环境,法庭要求谭某等人购买鱼苗进行增殖放流。随着一条条小鱼摆动鳍尾,一千多斤鱼苗被投放到乌江流域的构皮滩库区。
这起案件是余庆县水上法庭启用以来,受理的第16件环境资源案件。这个水上法庭判处增殖放流的鱼苗达70000尾,涉及生态补偿金15余万元。
水上法庭
截止目前,贵州已设立34个环保法庭,探索出的“地域流域相结合的审判机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司法确认”以及“生态恢复性司法机制”等经验在全国得到复制推广。
一次次庭审、一份份判决,是贵州司法向污染“亮剑”,为生态“护航”的决心。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刘力说,“如果畏首畏尾,不敢于创新,环境司法工作将无从开展。推动环境司法工作不标新立异,不搞花架子,脚踏实地开展环境司法创新工作。”
创新绿色金融 激活生态产品价值
2022年2月15日,编号为“0000001”的贵州首张林业碳票在黔西市发行,由该市毕绿生态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获得。据测算,这张林业碳票覆盖3.3万余亩树林,碳减排量13.573万吨,可实现碳交易价值305万元左右。
林业碳票让这片树林的固碳释氧功能具有了作为资产进行交易的“身份证”,把“空气”变成可交易、可收储、可贷款的“真金白银”。同时,通过探索、借鉴,贵州破解了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的问题。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关潇表示,贵州抓住了历史机遇,敢于创新,调动林业经营主体造林育林的积极性。也为中国成为全球气候问题领导者提供助力。
贵州省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杠杆对绿色经济的撬动力,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坚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坚持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产业倾斜、支持生物多样性友好项目、以绿色金融“贷”动乡村振兴。
贵州农信的“梵净生态账户”围绕农户、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类市场主体在日常生产生活及经营过程中的生态行为与成果等多个维度采集信息数据,通过指标评价赋予一定分值的虚拟个人账户,当“梵净生态积分”达到一定数量后,可以以积分分值抵扣形式获得贷款利率优惠、贷款信用额度提额、存款产品专属定制、绿色通道服务、绿色专属金融服务等差异化金融优惠政策。
在江口县城做生意的谭女士从该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获得100多万元的优惠贷款。她说,“从没想过,平时的生活方式和参与经济活动绿色环保一点,也能得到真金白银的回报。”
一个个基层鲜活实践竞相涌现:黔西“林业碳票”、江口“生态账户”、关岭“草原保险单”……不断激活生态产品价值。
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两山”理念指引贵州经济社会绿色变革,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重点从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以及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意见明确,到2025年,贵州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20年降低13%,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降低18%,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水平显著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到2035年,建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建成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近年来,贵州很多大型电力企业的产业开始从高耗能型转向新能源型,推动绿色生产、产出绿色产品,甚至缩减碳排放指标、通过新能源获取碳汇进入碳交易市场,初步实现了“节能+降碳+环保+增绿”的目标。
数据显示,2022年,贵阳贵安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8%左右。
下砂、碎石、搅拌、下料、装车、过磅,一整套混凝土生产过程,两名工人点点鼠标就可轻松完成……一家位于观山湖区的建材公司,依托贵阳大数据发展优势,打造出“砼智造——高性能混凝土大数据云平台”,彻底告别了传统生产模式。
通过数字化转型,这家建材公司不仅实现了绿色发展,生产效率也得到提高,人工成本、交易成本均有所降低。该公司打造的混凝土大数据云平台已有30余家企业在线,企业“上云”后实现了智能化、柔性化生产,提升生产效率10%,缩短产品研制周期40%,降低综合制造成本15%。
站在湄潭县复兴镇随阳山村八角山上,昔日偏远的小山村,今天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茶旅融合风光好,靠山吃山吃出“新味道”。八角山景区坚定茶旅融合发展道路,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业态,高标准建设成为“茶叶为媒、茶海为景、文化为魂”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地处黔西南州义龙新区的一家新材料公司,通过循环利用节能降本。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回收工业废水,经过滤后存入储水罐,用于其他环节的生产,成功走上了低碳转型,绿色发展的道路。
贵州磷化集团致力于发展绿色建材,成立贵州磷化绿色环保产业有限公司,从事磷石膏利用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通过创新引领,加快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磷石膏在再充填、建材、水泥缓凝剂、分解制酸和生态利用处置“五大路径”的综合利用。
贵州磷化集团
贵州盘江电投天能焦化有限公司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形成了煤炭洗选、焦化、化工产品精深加工以及废水、废气、废渣、废热回收等9条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如今,贵州GDP中超四成为绿色经济,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华丽转变。贵州理工学院教授安艳玲说:“在全国范围内,明确提出‘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这个指标的省份不多,贵州省是走在前列的。”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
记者: 陈久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