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意见》围绕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完善稳定普惠的产业支持政策、推动提升企业经营水平、畅通信息沟通反馈机制等四方面,提出12条支持民营节能环保企
文 李远方
近日,《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节能环保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意见》围绕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完善稳定普惠的产业支持政策、推动提升企业经营水平、畅通信息沟通反馈机制等四方面,提出12条支持民营节能环保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
业内人士认为,《意见》针对现有措施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了维护民营节能环保企业利益并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具体规定。
浙江湖州市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民企产业转型升级后,外贸订单逆市上扬(图 光明网)
加大绿色金融支持
近年来,受国家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多个循环经济领域示范试点创建实施以及社会公众节能环保意识提高等多因素推动,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增长。而民企在节能环保领域一直占据重要地位。
民营节能环保企业是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最早的拓荒者,近年来,大批骨干企业快速成长,部分龙头企业成功上市。然而,民营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仍面临经营困难、融资难融资贵、市场不公平竞争、恶性低价竞争、市场环境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樊元生表示,民企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力量,其不但可以引领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技术创新、装备发展和新兴领域市场开拓,还培养了一大批懂市场、会管理、精通专业技术的专业人才,提供了较大规模的就业岗位。但民企也面临着管理不善、风控不严、资金不足以及市场环境不够开放与公平等问题。
内蒙古乌兰浩特一民营钢铁企业投资近4亿元进行环保升级和技术改造(图 人民图片)
在谈到民企进军环保领域所遇到的困难时,有业内人士提出,近两年来,环保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资金丰富、实力雄厚的央企、国企大量涌入环保市场,一定程度上挤压了民企的发展空间。此外,对于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发展绿色金融,帮助民营企业拓展融资渠道,但由于环保企业轻资产的特性,融资依然是阻碍环保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利好政策的倾斜,给囊中羞涩的民企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意见》提出,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发展绿色信贷,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节能环保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拓宽节能环保产业增信方式。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政策能够落地落实,那么对民营企业彻底摆脱经营困境的意义十分重大。
开放重点行业市场
今年,“十三五”生态环保规划、蓝天保卫战等都要交上各自的“成绩单”。垃圾焚烧发电、黑臭水体治理、城市水环境治理、垃圾分类等各个细分领域的市场需求势必呈现爆发态势,由此推动产业整体向上。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马辉表示,《意见》把之前各部门出台的支持民营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进行了综合与集成。例如,兑现对民企的各项承诺、鼓励民企参与“补短板”的节能环保重大工程建设,支持民企解决产业内一些“老大难”问题等。
《意见》还着重强调,开放重点行业市场,在石油、化工、电力、天然气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放开节能环保竞争性业务,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要求对环保民企全面开放、一视同仁,确保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同时,鼓励民企参与重点行业清洁生产示范、化工等工业园区治污等重大生态环保工程。
一民营环保企业的污水处理曝气池(网络图片)
《意见》还提出,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要求在石油、化工、电力、天然气等节能环保市场体量大的重点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业界分析,此举在各大央企、国企纷纷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新的重点发展领域的今天,对于促进市场开放和防止形成新的条块分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此次发布的《意见》中,关于持续完善招投标机制的规定切中要害,有利于民企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鼓励发挥各自优势
混改是当前节能环保行业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底,有16家环保上市民企发生实质性股权转让行为,其中15家受让方为国资,涉及交易金额约180亿元。《意见》鼓励国有企业与民营节能环保企业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开展相关业务。
近年来,一方面,民企需要缓解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国企自身所处的原有行业进入瓶颈期,把环保产业作为战略转移的主要承载点,民企和国企均加快了混改的步伐。虽然原因各不相同,但混改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增强能力、提高效率。业内人士预计,今后受政策影响,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将出现一批混改典型案例,“国民共进”将是节能环保行业的大趋势。
民企德龙钢铁的工人用边角料自制的“变形金刚”(德龙钢铁 供图)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一大特点是新型环境问题不断出现,需要技术快速跟进,商业模式、配套政策等也需要随之进行快速调整,民企有快速适应市场运作的丰富经验,这些特点使得民企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将发挥重要作用,加速生态环境治理的步伐。
有关专家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民营节能环保企业需进一步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实用性技术的革新意识,总结快速适应市场的经验,创新项目运作与管理机制,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加大设施投资和研发投入。
来源:中国商报
更多精彩详见《一带一路报道(中英文)》↓↓↓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1-1788/F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6-2886
邮发代号:62-625
联系电话:(028)85471528 86529118
邮箱:thebeltandroadrpt@163.com
声明:1.凡来源为“一带一路报道”的作品,版权属于“一带一路报道”杂志社,任何第三方转载均应注明“来源:一带一路报道”;2.转载其他媒体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刊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任何第三方转载时须保留“来源”;3.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我刊联系,核实后将依照相关规定支付稿酬;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我刊联系,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编辑:王然
审核:向雯
主编:邓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