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还要来自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而作为我国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的“节能环保产业”虽呈现了很好的发展态势,但也遇到很
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还要来自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而作为我国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的“节能环保产业”虽呈现了很好的发展态势,但也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10月19日,北京国际生态经济协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法制日报社在北京联合主办“国家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院士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为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瓶颈和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会诊把脉,共谋良方。
环保仍是朝阳产业将有更大发展
赵华林
针对从去年开始环保产业就被称为进入了“寒冬”这一观点,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部长级干部、党委巡视组组长赵华林认为环保产业仍然是朝阳产业。第一,环保产业被国家列为战略性的新兴产业。第二,环保产业具有两重性:首先环保产业具有产业属性,会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其次,环保产业具有环保属性,环保产业是政策驱动型,是投资密集型。所谓政策驱动型是国家要管什么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环保市场。比如说国家要监管大气,大气治理的市场就出来了,国家要改善水环境,就有了水产业。第三,环保产业目前处于大转折的阶段,其最根本的特点就是环保产业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第四,环保产业最终极目标是要为国家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绿水青山。第五,发展环保产业要有战略思维、战略定力,即全局性、长远性,要从国家经济增长的大趋势来看环保产业,要从国家环境管理的大政方针来看环保产业,要从国家金融政策和金融形势来看环保产业,要从世界环境发展趋势来预测中国未来的环保产业,也要从环境科技的发展和创新来看环保产业。第六,环保产业仍然是朝阳产业,将有更大的发展。建设美丽中国需要环保产业,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环保产业是主力军。环保科技创新与大数据、5G的结合将为环保产业提供巨大的助力,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全社会的关注将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赵华林建议,从国家层面,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环保产业宏观研究,支持推动和扶持以及规范环保产业的发展。此外,环保企业要找准定位,要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环保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目前数据表明,环保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净资产的回报率都低于平均的工业企业,要降低企业的负债率,要防范风险,聚焦主业。
充分发挥大型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
余红辉
“虽然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取得一系列成就,但与中央的要求、新时代文明建设目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面临产业集中度低、污染治理任务重、商业模式创新不足、资金短缺、科技创新动力不强等一系列突出问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余红辉直言。
对此,余红辉建议:大力推进专业化整合,充分发挥大型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提高大型龙头企业推进资源整合能力,进而增强节能环保产业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依靠市场力量,支持优势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格局重塑。强化源头减量和全过程监控,从根本上解决普遍存在的重末端治理、轻源头控制的现象,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源头减量和污染物排放的全过程监控。积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坚持市场化运作,积极培育可持续商业模式,避免违背企业意愿的“拉郎配”,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导入环境污染治理行业,促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健康发展。发展壮大绿色金融,构建绿色信贷政策体系,形成有利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贷款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统筹推进重大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完善国家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和政策,充分发挥国家专项基金的资金引领作用,大力推进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努力以核心技术突破引领产业加快发展,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牵头承担节能环保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建设国家级、省级节能环保工程技术创新平台,构建一批企业主导、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联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呼吁出台细化政策解决民企存在问题
毛凤丽
“我们先找准民营企业的定位,做精、做强、做大。”民营企业代表、雄安科融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雄安科融)实际控制人毛凤丽发言说。
垃圾处理、洁净燃烧和水处理的节能环保产业是科融环境的三大板块,此外,氢能产业作为未来的产业和重要的布局。
作为雄安唯一一家节能环保上市公司,雄安科融在节能环保行业承载着重建雄安新区环境服务领域的多项任务。
毛凤丽认为,在节能环保产业,国有企业虽然占据主力军优势,但是民营企业也是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具有更强烈的市场敏锐度和敢于承担投资风险的魄力,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企业发展风险,机遇和风险时时并存。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优良的环境,依然是当前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和内容。特别是对于中央和国务院制订利好政策落实结果的追踪和检查,是民营企业家普遍重点关心的,希望政府能从中落实。
毛凤丽呼吁,希望政府部门将抚育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通过出台具体细化措施,层层下发,层层传导,真正促使政策执行,正视、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节能提效减排推动社会进步
杜祥琬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国务院“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杜祥琬认为,节能提效,首先节能是中国能源战略之首,是绿色低碳第一能源,也是保障国家能源供需安全和能源环境安全的要素。我国绿色、低碳能源战略的三个支柱包括:一是节能优先,提高能效;二是煤炭和石油的高效、洁净化利用,提高天然气的比重;三是高质量、高比例发展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核能),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效是一个先进的能源体系所追求的基本目标。
杜祥琬介绍说,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我国淘汰的落后产能,涉及炼钢1.7亿吨、水泥10.3亿吨、炼铁2.1亿吨、落后煤电一亿千瓦。近20年来,中国节能总量占全球节总量的1/2,但中国整个能源体系的总效率还是偏差的,单位GDP能耗仍然偏高,现在还是全球1.5倍。此外,我国建筑能耗占到总能耗的1/3,再加上全过程的能耗,社会的一半能耗花在建筑里。所以节能提效仍然是中国能源体系面临的系统性的课题。”
“节能提效靠什么?”杜祥琬提出:
第一,转变发展方式是根本,要以新的发展理念和思维方式迎接新的常态。第二,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节能提效,高耗能产业占比不应该继续扩张。第三,除了产业结构以外,技术进步节能提效仍然是非常重要。工业节能,我们13种工业重点产品,每年的节能潜力大约3.3亿吨标准煤。
就节能提效减排,杜祥琬提出,大力发展智能分布式能源对节能提效减排意义重大,特别是中国东部,东部是中国能源主要的耗能区或者是负荷区,要把东部的能源用户由消费者变成产销者。这不仅能改善国家能源本身的结构,而且可优化国家能源空间格局。有利于能源的供需安全和能源的环境安全。“因为可再生能源是我们完全自己可以掌控的,这个比例越大,能源就越安全,能源安全不仅仅是石油和天然气的问题,如果自己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比例越高,能源越安全,环境也越安全。”杜祥琬坦陈。
用积极和动态观点看待能源开发
彭苏萍
“在国家能源开发过程中,环保监管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都应用一种积极和动态的观点,跟进落实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生态修复中心主任、绿色矿山环保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彭苏萍说。
彭苏萍介绍,1991年左右,中国煤炭主产区主要在中国的东部地区,因为资源禀赋特征和人口和环境的问题,提出往西部转移。鄂尔多斯发现大的煤田之后,提出了生态环境问题。当时鄂尔多斯地区是沙漠或者半沙漠、干旱半干旱地区,在这样的地区大规模地开采煤炭,会不会造成环境损害的加速?如今,随着时间推移,在国家约束的红线和生产企业的努力下,鄂尔多斯地区环境进一步恶化的情况没有出现,而是变得更好。生态恢复比我们想的好。
经过20年的观察发现,过去从短期观测看,煤矿开发过程被定义为破坏生态环境,现在发现,它对环境的损伤是短期的。反过来,修复之后,植物生长速度比其他地方更快,存在自修复的现象。为什么更快呢?彭苏萍形象地说,就像家里种菜一样,如同翻了地,整个生态环境发生一些变化。
“我们应多做点实验和观测,把节能环保事业和国家工业发展、老百姓的生活质量紧紧融在一起。”彭苏萍说。
环境保护既要严格又要科学
贺铿
“环境的保护既要严格,又要科学,要防止一阵风、一刀切。”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生态经济协会总经济师贺铿说。回顾这些年的环境保护工作,成绩是主流,但是一刀切的情况、不很科学的情况仍存在。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环境保护首先是要严格,更重要的是要科学,否则造成的影响有时候是很大的。
贺铿提出,环境防治办法既要讲科学性、有效性,也要讲可行性。办法或政策出来以后,能不能操作,要很好地分析。任何东西都要进行比较试验,要讲究可行性、科学性,要做到慎重。
“环境保护一定要加强立法,依法采取措施。在具体的方法上,既要有行政的办法,更要有市场的办法。”贺铿直言,这些年我们行政办法采取的多,但是行政办法常常造成很大的弊端。而经济办法我们用的很少,如,差别税收、差别价格方面很少去使用。因为这些方法的使用是通过市场机制来起作用的,不一定立竿见影,但是它的长期效应是很有效的。所以在环境保护方面要形成一种机制。人人都要保护环境,企业家要注意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企业收益就大,不保护环境企业就收益就小,破坏环境就会受到惩罚,市场的机制,要形成一种长效效应,只有这样环境保护才能够做的更有效、更好。
制订可操作性政策增强企业家信心
吴吟
国务院参事室研究员、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党组成员吴吟对节能环保产业的关系及面临的问题认为,节能环保产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源头减量减轻了环保的负担,所以一定要把节能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来提高环境保护、环境治理方面的效率。其次,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要求,对于能源领域来讲,新时代是安全第一,环保第二,然后才能讲经济。此外,目前面临的两大突出问题:一是国内大气污染防治,二是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
对此,吴吟提出,首先要增强企业家信心,关键层面在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应该按照五大发展理念,特别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些理念来制订可操作性的政策,这样才能提振企业家的信心。此外,要推进文化节能。我们目前非常缺乏组织安排,特别是在节能责任制落实方面,没有一套完整的责任制体系,造成有时候能源多了不谈节能,能源紧张了才谈节能,而不是从文化上,要从弘扬中华民族节约的美德上,把节能工作做好。
就节能环保如何更紧密地发展?吴吟提出“四多”:多种能源联动;多点联网提高效率;多废联消,多种废弃物联合起来消化掉,如,农村的秸秆、畜禽粪便,通过联合起来消化掉;多品联产,即电、热、水等产品,按照能源的梯级利用原则,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国家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出台诸多政策
马荣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出台了相关政策,使得这个行业走上可持续健康发展道路。”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马荣在座谈会上介绍了相关政策。
“十三五”时,国家把节能环保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布了“三个行动”,即全民节约行动、全民节水行动,以及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并制订了“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节能产业的目标。
在战略新兴产业方面,设立了专项基金。将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特别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的水污染治理专项正在启动,并设立了专项支持的资金。
在第三方治理方面,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强调了排污要付费,市场运作、政府引导,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并展开了一些试点工作。
今年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还开展了推进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主要在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地区、粤港澳大湾区进行第三方治理试点。给予第三方污染治理企业减征15%企业所得税。同时在中央预算资金中拿出一部分支持第三方治理工作。
开展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在原来垃圾处理厂建立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同时处理废弃物,以达到协同效果。针对一些新业态产生的废弃物再利用也是下一步要加快进行治理的。
马荣特别提醒,节能减排,对于我们产业能够产生效益,希望大家能够更加关注这方面国家的政策、国家相关的导向和国家资金的引导和金融政策,给环保企业带来新的机遇。
助力环保产业发展要以法律为准绳
侯立安
“环保产业,特别是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对于破解中国经济发展结构性的矛盾具有重要作用。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也是未来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经之路。”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军工程大学教授、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少将侯立安如是说。
针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侯立安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借助新兴的科技,环保产业也需要新兴科技来发展。未来的物联网、大数据计算、机器人、新材料等等都与环保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拿机器人来说,我们饮用水的安全保障,从源头到龙头,每一个处理单元,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它。
第二,推动环保新材料的研制和产业化。上世纪外国的科学家在石墨稀、纳米材料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是现在中国的科学家已经用石墨稀和纳米材料用于我们的环保领域,要进一步推进这样的环保新材料的研究和产业化运用。
第三,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环境的监测,要推动环境监测这个产业的发展。比如打造互联网+环保的环境监测体系,形成路、网、空立体的监测、监管,依据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对污染做好监测工作。
第四,加快高端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比如污水要治理,同样的饮用水要打造健康的水,这样具有前瞻性的智慧平台,发展这样的一些高科技含量的水的处理技术、净化技术,让我们在家里打开水龙头就能喝到健康的饮水。
第五,统筹规划,助力环保产业可持续或者绿色的发展,要以法律为准绳,强化法律法规的制订或执行。今年5月刚刚结束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给中国工程院的水污染防治法的评估,通过评估我们感觉到执法和守法在某些地方还是不太够,要进一步加强。确确实实在某些地方有些空白还需要再进一步的制订完善。
环保产业不同时期有不同市场
倪晋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倪晋仁通过对比,梳理了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历程。
倪晋仁说,在上世纪90年代初,香港回归以前,香港的环保业很不错,与之相关的咨询业,评价、规划、设计、治理等大陆这边还没有。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谈到污水治理,甚至雄心勃勃地想去打开国际市场。但到了欧洲发现,搞污水治理在欧洲是吃不开的,因为他们治理的已经非常干净,像中国那样的工业废水治理已见不到了,这个产业已见不到了。这标志着人家发展已经超前了一步。
再往后,中国的黑臭水体一直没有解决,但是欧盟国家已经在谈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生态健康。所以又一个滞后。
如今再去看比我们发展快的一些国家,目前生态修复阶段差不多了,已经开始谈自然资本了,即自然资源的生产率。
倪晋仁认为,环保产业发展的历程,从前到后就是对应环保理念的更新,一步一步市场也跟着来,理念在更新,经济社会在发展。
在德国早有一个4倍的俱乐部,即如何从1份资源挖出4倍的财富,换句话说,少消耗一半的资源,得到2倍的财富。法国成立了10倍的俱乐部,认为4倍太保守。
“环保产业是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市场,不同的业务,与国家发展步伐非常一致。”倪晋仁说。
现在大家谈到环保产业,往往说到资金支持很重要,政策法规和激励机制也很重要。另外,一窝蜂的现象,在每一个时期中国的企业都有一窝蜂现象,这个时候得有一个理性的引导。
(文章以发言顺序排列)
来源: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