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山东构建长效工作机制,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泰安东平湖,黄河流域唯一的蓄滞洪区,治理后水质持续改善。 淄博马踏湖,从生态功能丧失到中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第一名。 东营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升级,如何将“好生态”转变成“好产业”实现“好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成为各地发展的方向。 生态海岛绽放“美丽经济
近年来,山东构建长效工作机制,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泰安东平湖,黄河流域唯一的蓄滞洪区,治理后水质持续改善。
淄博马踏湖,从生态功能丧失到中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第一名。
东营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升级,如何将“好生态”转变成“好产业”实现“好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成为各地发展的方向。
生态海岛绽放“美丽经济”
背后是一场“山水林海城”的整体谋划
“不好意思,实在没房间了。”尽管所有房间在半个月前就被订完,但直到“五一”节前的4月27日,长岛千浔屿民宿的订房电话还是响个不停,老板娘傅艳丽只好不住地向客人道歉。
红火生意的背后,映衬的是火爆的海岛生态旅游。
近年来,长岛以生态之美铸就发展之基,依托独有的海岛资源、生态禀赋和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海岛生态旅游,将绿水青山打造成人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生态是长岛的最大优势,但也是最大短板。近年来,长岛抓好全系统生态保护,坚持“山水林海城”整体谋划、一体推进,纵深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守住森林绿线、海洋蓝线、生态红线。
在山上,一鼓作气完成有居民岛屿38万平方米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治理,完成植树造林和退化林改造1万多亩、绿化面积增长50%以上。
在陆上,禁止旅游车辆进岛、淘汰燃油公交车、禁止岛内新增燃油机动车辆,全面实施岛内公交新能源车替代。
在岸上,拆除岸线育保苗场86万平方米,整治修复岸线89公里,自然岸线和旅游岸线占比由38%提升到87.7%。
在海上,完成近岸养殖腾退1.8万亩,累计投放人工鱼礁127万空方,增殖放流恋礁型鱼苗3000余万尾。
“五一”期间,长岛旅游市场火爆,景区接待游客19.35万人次,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单日接待人数最高达3.3万人,创近年来最高纪录,美丽经济绚丽绽放。
向海而生
海洋牧场推动渤海高质量发展
02:32滨州无棣有着丰富的盐碱滩涂地,在向海洋要效益的同时,生态环境同样得到了改善。因为当地的生态保护,这也成为了世界唯一新老并存的贝壳堤。
其实不光在这,整个山东现在都在深入实施海洋强省建设行动,做到产业美、生态美、生活美,一幅海洋美景图正在徐徐展开……
“五一”假期邹平市台子镇人气爆棚
沿黄生态观光游持续攀升
风暖人间草木香,踏青出游好时节,“五一”假期,国家3A级旅游景区齐东古城遗址黄河文化园迎来出游小高峰。大量游客偕老带小、三五成群,在榉树林、草坪上露营嬉戏,体验网红打卡拍照,在黄河大堤悠然漫步,观赏壮丽黄河美景,品尝黄河特色美食。市民游客游走在“天然氧吧”赏景遛娃,尽情享受舒适静谧时光,拥抱久违的“诗与远方”。
与此同时,当地还推出“黄河人家”摸鱼季亲子活动,依靠黄河地域优势,做足用活“水”的文章,让大家感受靓丽乡村景色和摸鱼比赛带来的乐趣。
“特地从滨州滨城区赶过来的,听朋友说这里比较好玩,果然是名不虚传,孩子们很喜欢,风景也很好,确实适合亲子游玩,周末、节假日,大家都可以过来玩一下。” 游客说。
东营擦亮生态底色 守护大河之洲
00:38走进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丰草美,天空澄澈……
近年来,东营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力度,创新举措,保护黄河,科学治理,把白茫茫的盐碱滩变成水草丰美的湿地公园,一幅炫彩的生态画卷在黄河入海口徐徐展开。
在总面积15.3万公顷的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鸟类达到373种,每年有数百万只鸟类在此迁徙、越冬,但在多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口管理站高级工程师张希涛说:“那时候一到春天,黄河滩的泥沙、沙尘暴非常厉害,几十里地都看到黄河就像一个黄龙一样,漫天黄沙,非常恶劣的情况。造成湿地退化、腌渍化。”
保护和修复生态,打通水系、做好水资源配置成为了修复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的关键。为此,东营市不断强化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截至目前共疏通了241公里湿地水系,把“河—陆—滩—海”形成有效连通,打通黄河与湿地间的“毛细血管”。
为了黄河水引得出、送得到,还得用得好,东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又根据动植物生长环境,将湿地划分为49个区域,实行按需补水、分区补水、科学补水。
从白哗哗的盐碱滩到水草丰美的动物天堂,如今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中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野生动物1627种。丹顶鹤、白头鹤、白鹤、大鸨、东方白鹳、黑鹳、金雕、白尾海雕、中华秋沙鸭、遗鸥.......珍稀濒危鸟类逐年增多,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越冬栖息地和繁殖地,被国内外专家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区内自然植被覆盖率达55.1%,成为中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
走进山东最大灌区
看聊城位山灌区的生态蝶变
01:36聊城位山灌区引黄供水以农业抗旱为主,承担着聊城市除莘县外7个县(市区)和3个市属开发区的全部或绝大部分耕地灌溉任务,占全市耕地灌溉的65%。目前,小麦返青水浇灌已经完成90%以上。戳视频,看位山灌区沉沙池的“前世今生”和灌区引黄闸的新蝶变。
一场黄河生态保护大行动
让高青“绿满人间”
“小伙子,快帮我看看,这是属于哪种垃圾?”“剩菜剩饭是湿垃圾的一种,也被称为厨余垃圾。”近日,高青县芦湖街道学府社区一场活动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关注,这场以“保护碧水蓝天 营造绿色家园”为主题的公益市集活动,让不少居民对绿色低碳生活产生了浓厚兴趣。
这几年,淄博市坚持把“双碳”战略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有机融合,大力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高青县在全省沿黄区县率先打造“双碳生活示范区”,提出“五区建设”发展思路,着力构建绿色低碳的公共生活空间。
一组数据显示,去年,高青县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50天,黄河淤背区百里生态廊道、城乡绿网建设持续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优异成果全面助推了群众满意度。
今年3月31日,高青县召开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广发布会,全面倡导简约适度、节能降碳、文明健康的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这种升级版的绿色低碳推广活动引发一场黄河生态保护大行动。
“环境好,我们这里群众收入也提高了,吃上了生态饭。”北依黄河,南邻万亩大芦湖水库,黄河支渠过清沟穿流而过,白鹭、灰鹤等珍贵鸟类成群,得天独厚的气候、水质和生态造就了高青县声名远扬的好环境,也让当地的清水小龙虾闻名四方。来品美味,打卡乡村游的外地人明显增加。“这里的龙虾太好吃了。”一位安徽游客说,4月18日,在朋友介绍下,他专门赶到高青县芦湖街道清水小龙虾休闲观光园吃龙虾。“没想到,在这里也能看到南国风光。”
道堂李村一位正在打理荷塘的市民说,五六月份,荷塘里莲藕开始生长,第二批小龙虾紧跟着上市。当地就进入旅游旺季,每天来打卡旅游的人平均得有好几千,他们的当地特产也将迎来黄金销售旺季。目前,清水小龙虾休闲观光园一个园区里的荷虾立体套养区就可实现莲藕亩产4000斤,清水小龙虾亩产200-300斤;稻虾稻蟹立体种养区可实现水稻亩产1200斤,小龙虾亩产200斤,稻田蟹亩产300斤。当地村民依靠好环境发家致富的同时,生活方式也随之有了新变化。
“我们现在全部是清洁取暖。”唐坊镇一位居民说。在高青县,农村常住人口清洁取暖去年就实现了全覆盖,光伏装机更是达到31.5万千瓦。去年10月19日,全国最大单体牧光互补光伏项目华能高青唐坊“牧光互补”项目落户高青,成为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样板工程。
高青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美丽乡村分布式能源项目建成投产后,高青县的年平均上网电量将达3.87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1.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排放量30.4万吨。最让他们自豪的是,目前,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每年则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近6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
今年,高青县的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高,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低碳理念深入人心。社区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无处不在、也触手可及,“绿色生活人人参与”的氛围十分浓厚。目前,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创建活动,正推动节约环保在高青县蔚然成风。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成为全民共识,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时尚,城市也因此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城市更美好。
高青县公安局常家派出所负责人孔为全是一名“生态警长”。他说,自己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勤务指挥室屏幕,对85平方公里的辖区进行远程巡查。
他见证了“黄河安澜”生态公园每一步的发展,也见证了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和治安状况变得越来越好。
山东:优化生态保护空间格局 让千年古运河成为流动画卷
围绕大运河的保护与修复,山东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推进工业、农业、生活、航运污染治理,保障河湖生态流量,推动流域环境持续改善、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在位于武城县的四女寺枢纽南运河节制闸,随着闸门缓缓开启,标志着京杭大运河再次实现全线水流贯通。京杭大运河全线总长约1789公里,20世纪初以来,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约700公里出现断流。
去年,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补水河道5公里范围内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1.33米。做活“水文章”,德州大力实施高效节水项目,完善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
在距离大运河4公里远的德州南运河污水处理厂,厂区日处理污水可达15万吨,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光大水务(德州)有限公司南运河污水处理厂厂长助理陈辉说:“(处理后)水质优于Ⅳ类水标准,在枯水期,我们每日可向南运河德州段生态补水两万吨。在上个枯水期,我们总计补水274万吨。”
碧水扬波重现,大运河生态环境也逐渐复苏。
2022年东平湖观测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1600多只,占全球数量的1/3以上。随着气温回暖,在东平湖安家落户的青头潜鸭迎来繁殖期。
东平县林业保护发展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宜民说:“在东平湖看到成双配对的青头潜鸭近20余对,这也说明东平湖的水质、环境大大提升,吸引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在东平湖栖息。”
水质的提升,离不开绿色生态廊道建设。近年来,东平县铺设引水上山管道94.1公里,建设储水池23个,能够蓄水9000立方米,解决了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的荒山造林用水问题,修复治理沿湖破损山体面积568公顷。目前东平湖的水质稳定达到了Ⅲ类标准以上,局部达到了Ⅱ类标准,真正实现了水质好、生态美、环境优。
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济宁、枣庄等地深化实施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因地制宜实施湿地封育保护,系统推进污染治理,推动水环境由“净”而“清”、从“清”向“美”。
枣庄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王士昌说:“我们创新实施COD低于25毫克/升、氨氮低于1毫克/升的‘枣庄标准’,倒逼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水水质接近地表水Ⅲ类标准,为保障大运河水质和区域发展预留了空间。”
微山县生态环境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斌说:“累计投入14.9亿元,相继建设了南阳岛、微山岛等9处人工湿地项目,初步建成了环南四湖生态屏障。南四湖水质连续19年稳定达标,跻身全国水质良好湖泊行列。”
自2020年以来,大运河沿线各断面水质年均值稳定保持地表水Ⅲ类标准。
一度河道枯竭、有水皆污的大运河,成为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廊道。
闪电新闻记者 刘岩 综合自新华社 光明日报 大众日报 水母网 等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