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数量上看,工业节能在十二五时期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回报周期长,竞争激烈成为当下工业节能从业者普遍面临的难题和挑战。2010年9月,国务院确定
从数量上看,工业节能在十二五时期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回报周期长,竞争激烈成为当下工业节能从业者普遍面临的难题和挑战。
2010年9月,国务院确定了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其中将节能环保置于七大战略产业之首。在能源结构矛盾日益突出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当下,一个巨大的市场诞生了。
和传统能源行业给人封闭、垄断的感觉不同,节能、环保市场相对更加开放,这也使得民企参与度更高。然而无论是工业节能还是环保产业,其本身依附于传统行业的特性,这也这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节能与环保产业尴尬地位。
从数据上看,几乎没有人会否认十二五期间取得的一系列成绩。然而,从2014年开始,经济下行首先波及到工业产业,似乎给节能与环保产业带来了不小挑战。
▼
工业节能:变局还是机遇?
节能产业当下主要市场以工业节能为主,其中,在十二五期间,余热利用占整个工业节能领域的大部分市场。
余热利用是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对设备中没有被利用的能源,也就是多余、废弃的能源进行回收,在不少行业人士看来,余热回收利用是提高经济性、节约燃料的一条重要途径。被称为“比可再生能源还可再生的能源。”
循环经济协会发电分会秘书长郭云光曾经在接受《能源》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十二五期间,大约70%的工业节能都是以余热利用的形式进行的。由于其市场化程度较高,加上政策推动,涌现出不少民营公司。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共4852家,到十二五末期,有近万家企业从事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市场竞争白热化。
然而,到了十二五末期,逐渐显现的经济新常态使得工业企业首先受到了冲击。记者曾经参加过的一次工业节能领域有的研讨会,由于工业用户大量关停,参观环节被迫取消。这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工业用户的热情。
不过,引用循坏经济协会秘书长郭云高的话说:“这虽然是最坏的时代,但是也是最好的时代。节能产业,本身就是从能耗角度,为工业企业创造价值的的,经济下行,未尝不是工业节能产业的新机遇。”
▼
尴尬的经济与环境效益
无论节能还是环保产业,其回报周期之长,似乎成为当下从业者普遍面临的难题。几乎没人会否认节能环保产业的巨大机遇,但从节能产生的环境效益来看,节能所减下来的能源消耗并不是那么显著,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的空气污染状况加剧。“雾霾因燃煤消耗而起已毋庸置疑,可是你看近些年的雾霾天为何反而增加了呢?”这恐怕是每个人心中的疑问。石化、电力等工业领域的节能需求是拉动节能服务产业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在当前用能企业节能意识普遍不强,所下的功夫并不是那么大的情况下,节能所真正减下来的能源消耗并不那么显著。另外,由于大部分工业节能项目都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形式,这种模式本身就有7-8年的回收期,其经济效益并不明显。
此外,困扰在从业者心中的难题是一些节能企业在过去陷入了拿不到项目的尴尬。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教授孙佑海表示:“工业企业一般不愿意把节能工作交给节能服务公司承担。从实际情况看,工业企业本身的逐利行为使得其更偏于将节能需求内部消化。”以上海宝钢集团为例,尽管钢铁企业可以实现对节能项目的零投资,但是,宝钢集团成立了自己的节能公司,俗称“肥水不流他人田”。此外,从盈利效果上看,经济效益并不高。
▼
电厂脱硫脱硝成效显著
在严格的法律法规面前,经历数年之久,电厂已经逐步实现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2014年6月27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下达2014年煤电机组环保改造示范项目的通知》,明确了2014年煤电机组环保改造示范项目名单,在严苛的国家标准面前,以国家队为主力的火电厂们纷纷开始自己的升级改造步伐。引用能源局的数据:“十二五”期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每千瓦时供电标准煤耗累计下降17克,火电机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33%、35%和39%以上,效果显著。
· END ·